|
梵净山茶学问概论 |
|
作 者:张景春 |
出版日期:2017/1/2 |
书 号:978-7-304-08300-7 |
开 本:16开(787*1092) |
字 数:178千字 |
分 类:教育专著/学术专著 |
学 科:教育专著/学术专著 |
定 价:¥25.00 |
|
|
内容概况 |
|
|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资源最丰富和茶学问最深厚的国度。茶的发现与利用,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茶在中国早已融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茶树栽培、茶叶加工、饮茶习俗不断演进,基于此,非物质层面的茶学问应运而生,并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态。
简而言之,茶学问是人类在利用、生产和发展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具体学问形态的总称,包括茶道、茶趣、茶学、茶精神、茶文艺,以及茶艺、茶具等,侧重于茶的人文科学方面。茶学问是社会优秀学问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多半展现出文人的雅趣。在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的当今,研究茶学问、发展茶学问,具有不同寻常的积极意义。
本书以梵净山茶区为例,先容和研究中华茶学问。全书共六章。第一章先容茶学问的内涵及特征,梳理茶及茶学问的发源地;第二章概述中华制茶与饮茶的发展历程,先容主要茶品及饮茶方式的演变,展现中华茶学问地域之广阔、历史之悠久及内容之丰富;第三章侧重发掘梵净山茶学问的发展状况,分析梵净山茶产业现状,凸显其特色及在中华茶学问中的地位;第四章侧重从物质与非物质等方面,详细先容梵净山茶学问资源,展现中华茶学问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第五章从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梵净山地区为例探索茶学问在新时期的利用与开发;第六章以梵净山区域为例,从可行性、前瞻性等方面设计茶学问开发的顶层构想。本书既可作为茶学问相关专业以及旅游学问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通识教育读本。
梵净山地区处于茶及茶学问的发祥地,如今已是生态茶的重要产区。编者试图在中华茶学问大环境下,以梵净山地区为例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之效;也希翼能借助本书,以梵净山茶学问之一斑而窥见中华茶学问之全豹。
|
目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