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务 |
|
作 者:谢建罗 |
出版日期:2017-1-1 |
书 号:978-7-304-08336-6 |
开 本:16开(787*1092) |
字 数:351千字 |
分 类:职教类 |
学 科:职业教育 |
定 价:¥35.00 |
|
|
内容概况 |
|
|
2010年7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纲要第三章中,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排在学前教育三大意义的首位。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前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大家意识到了幼儿的健康及其教育在其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重视对学前儿童的健康照顾。越来越强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性、关键性工作,足可见“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这门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引导纲要(试行)》与《幼儿园工作规程》都把学前教育的目的排序为“体、德、智、关”,而不是原来的“德、智、体、美”了,这充分说明保护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处于所有幼儿工作的首位,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一个健康状态不佳的孩子,其接受德育、智育或美育的状态也不可能很好,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儿童的保教工作,首要的就是卫生与保障工作。因为只有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与保健工作,才可能有效地保障他们的健康生活与学习。
健康是人的基本需要与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与最大财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学前教育机构针对幼儿开展的所有保教活动都是卫生与保健活动,因为体育游戏或活动是保护生理健康;心灵游戏或心理调适活动是保护心理健康;社会性游戏或活动是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高尚的道德;智力游戏或活动是保护智力健康;等等。卫生,一般指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心理需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
的和社会的卫生措施。它是保护健康的直接而有效的措施。
为了满足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实际需要,大家组织了来自理论研究领域与实践操作岗位的幼教研究者与工编辑,汲取前人与同行的宝贵经验与典型案例,反思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编写了这本体现当代幼儿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适合于自主学习的、特点鲜明的教材。
本书结构清晰,脉络分明,使用方便。大家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活动顺序和幼教工作人员的常规工作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先容健康标准与疾病预防以及生理卫生与保健,有利于读者把握评价尺度,并运用这个标准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可以抓住疾病预防这个重点工作。其次安排饮食卫生与营养、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心理卫生与保健、环境卫生与保健制度、常用护理技术与急救措施。最后安排学前特殊幼儿养护卫生。这样一脉相承、一气呵成,也符合常规逻辑思维的顺序,即从一般到特殊,从主体到边缘,使读者阅读起来感觉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本书在整体布局上严格遵守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基本要旨与广大幼教工编辑的真实需要:能力为本、实践为准。所以,在编写体例上依次安排了如下六个模块:学习目标、情境导入、正文、幼儿园活动方案案例、本章结构、巩固与提高。第一个模块“学习目标”的作用是初步地、重点地描述本章内容;第二个模块“情境导入”的作用是让读者身临其境地、角色化地接触本书的堂奥;第三个模块“正文”的作用是让读者详尽地、具体地把握每个学习重点;第四个模块“幼儿园活动方案案例”的作用是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培养读者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五个模块“本章结构”的作用是让读者直观地、简洁地了解全章内容;第六个模块“巩固与提高’’的作用是巩固读者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大家也组织了编写团队,分工如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杜芬老师承担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编写;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张莉老师承担第三章和第六章的编写;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李英老师承担第四章的编写;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朱翠娥老师承担第五章和第七章的编写;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谢建罗老师负责结构框架的设计调整、理念的贯彻实行、初稿的修改以及协调工作。同时,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大家还得到了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友情帮助,如国防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幼儿园的梅俊萍、姜娅老师,湖南省军B-幼儿园的余海燕老师,华铭幼教集团第三幼儿园的杨洋、王莉老师。他们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案例
与经验,在此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正值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丰收之年,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文件“教职成司函【2012】95号”的要求,编写组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书稿的编写工作。该书有幸付梓发行,但愿能够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再次向所有为本书出版提供支撑与帮助的人员和机构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
目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