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是教育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就提出:办教育不能重学校而轻教化,厚人才而薄人心。教育不仅定位于人才的培养,还应该包括民众的教化和民心的养成。他首开中国现代社区教育之先河,推动社会教育制度化、系统化。纵观世界社区教育的发展,一个共同点就是有组织地开展“让生活更美好”的教育活动,而且许多发达国家先后通过政策法规支撑、经济扶持、资源整合等措施,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在有些国家称为社会教育,有些地区看作民众教育,也有人认为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开放过程和结果,虽然理解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内涵: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全民性、终身性的特征。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社区教育已发展成为与学校教育并驾齐驱传播现代文明的渠道,是民众实现个体终身社会化、适应社会高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000年4月,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2000]14号),社区教育被正式纳入教育行政管理范畴。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广大理论工编辑、实践工编辑克难奋进、探索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
初现端倪:
第一。社区为根,服务社区建设与发展。面对改革攻坚期、利益破冰期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多发期,党和政府将关注的目光纷
纷聚焦于社区,“一个强大的社区是医治一切社会疾病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教育是促进社会包容、和解、变革最有力的载体与手段。社区教育植根社区,以学习为媒介,增进居民交流,增强社区认同,服务社区建设与发展。
第二,教育为本,服务居民学习与成长。终身学习的浪潮席卷全球,学习型社会建设时不我待。社区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在
实践中不断创新学习内容和载体,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紧紧围绕居民学习与发展需求,办实事、讲实效,受到居民的广泛赞誉。在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区教育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从青少年到老年、从职场白领到待岗人员;社区教育面向人的一生——从蹒跚学步到耄耋之年,呈现出教育的人本性、人文性,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特征。教百源起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聚同化异,增长知
识;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社区教育扎根社区,推动社区交往与建设,促进居民终身学习与发展,致力实现学习的全民化、终
身化,必将成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原点.即疋位与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大家的奋斗目标”。
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社区教育发展到了什么水平?社区居民是否满意?还有哪些期盼?未来又该如何发展?在教育部的领寻和组织下,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了以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为核心的调查组,开展了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收集全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撰写了《2014年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