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问作为中华学问的本根主脉,以其博大的内涵,强大的生命力和穿透力,杰出的创造、传承者,为人熟知和敬仰。若说中华学问是一棵枝繁叶茂、广布荫泽的参天大树,振叶寻根,其根是齐鲁学问;若说中华学问是一条奔涌不息,蕴蓄力、自净力超凡的文明之河,追源溯流,则其源也是齐鲁学问。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齐鲁学问的滋养和规引,就没有中华学问的厚重与雅正;不熟悉齐鲁学问的形态和特点,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学问的基本构架及精神实质。 在当前各高校举行的通识教育中,往往把学问教育特别是地域学问的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而齐鲁学问所独有的属性和特质,就决定了开设齐鲁学问课,不仅对地处齐鲁的高校有必要,对属于其他地域、学问圈的高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齐鲁学问的辉煌时期虽然已经过去,但如果以“古为今用”的辩证眼光来审视、评判它,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学习、研究齐鲁学问,大而言之,可以为我国的学问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养料;小而言之,能够提高个体公民尤其是青年学子的学问修养和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增进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觉意识和乡土情感。 研究齐鲁学问的论著汗牛充栋,类似乃至与本书同题的教材也屡见不鲜。为了从浩如烟海的研究齐鲁学问的各类成果中脱颖而出,大家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集思广益,穷搜博采,避易就难,避稳求变,以期在有限的篇幅内,把当今学术界研究齐鲁学问的主要成果、基本观点和最新动态融汇涵纳。同时,考虑到青年学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需要,大家还在内容的选择、编排上,刻意下了一番苦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