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问产业的发展应放到“三农”的大视野和新农村建设的大格局中来理解。它既可补足农村学问建设欠账,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学问需求,推动农村学问发展,又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重经济、轻学问问题的可行路径。发展农村学问产业,既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学问素质,又可扩大国内学问市场。更深刻的意义则是通过消费健康有益的学问,从根本上改善一个区域的学问生态和社会环境,从而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 本教材是在农村学问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编写的。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辑考察了我国十余个省、市的农村学问产业发展现状。无论是在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还是在依山傍水逐草的自然生态区,抑或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编辑都感受到了我国农村学问产业El新月异的发展,为本书的编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使用了多项来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科研项目以及编者其他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使得本教材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时代性。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教学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删繁就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教材的内容包括农村学问产业的特征与内涵、农村学问产业理论基础、农村学问产业资源、农村学问产业的基本类型、国外农村学问产业发展概述、农村学问产业的项目开发、农村学问产业的经营管理、农村学问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农村学问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